行業背景:
目前我國皮革行業產能過剩,且以中小企業為主。由于原材料和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低,皮革加工環節中鞣制削薄、染色配色、配皮等環節主要依靠人工,行業機械化水平不高,大量中小企業有生存空間。據《皮革行業“十二五”規劃指導意見》設定的目標,2015年制革、制鞋行業大中型企業數量占比要分別達20%、28%,小企業占據大多數市場份額。中小企業大多研發設計能力偏低,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,導致行業低端產能過剩,污染也較為嚴重。
2011年后我國服裝、鞋類消費增速持續下行、出口優勢出現弱化,皮革行業增速也受到影響。2016年我國皮革、毛皮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.69%、-2.43%,增速為2000年后最低水平,皮革行業企業景氣指數、企業家信心指數也持續下降,企業運營難度加大。2017年皮革行業實現收入為1.47萬億,同比下降2.81%,實現凈利潤896億元,同比下降1.75%,行業運營難度進一步加大。
行業特點:
皮革加工行業主要是針對動物皮和化學制革進行加工,加工的對象存在規格、厚度不一,無法對原料進行統一管理,同時,不同材質需要區分不同的等級,并入成本計算;
客戶對皮具的要求甚為嚴格:韌度、厚度、顏色、大小。由于原料的不一,這些參數的控制主要在加工過程中表現:通過對化料進行不同的配方,不同的涂抹次數滿足客戶對韌度和厚度的要求;通過機器的壓延,使皮具達到規格大??;通過對顏料進行不同的配方,滿足客戶對顏色、光澤的需求;
行業需求:
由于生產過程的不確定:工藝、顏料BOM、化料BOM在生產之前都只能設計一個標準工藝或配方,在生產過程中,需要根據現場情況隨時改變作業流程或顏料配方、化料配方,以滿足產品的品質滿足客戶要求;
在生產過程中,有時要根據現場情況對已經生產到一半的產品進行拆分處理:換工藝制造成其他的成品,新成品的后續工藝將進行變更,視生產情況采用新品的標準制程或重新制作制程。拆分之后,將存在多個制令單(子母制令單),并要將成本和使用的原料按制令單進行比例歸集,后續工藝產生成本歸集在新的制令單中;
成品有制程和BOM,化料也有制程和BOM,顏料有BOM,各個制程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現場變動,制程的變更將會引起BOM的變動。生產完工后的成本歸集,既要歸集成品的成本,也要歸集化料和顏料的成本;
工序管理:選級、振軟、壓紋、烘干、轉鼓、燙平、頂涂、底涂、印花等;專業名詞:選級、化料、顏料等;
解決方案:
流程方案:
貨品、化料、程制N-N關系方案:
成品、顏色、化料BOM方案:
更多內容 敬請下載